未来,房子可能就像小朋友过家家时搭的积木一样,由一个个配件组装而成。
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中建钢构有限公司(下称中建钢构)是国内**座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深圳发展中心大厦的承建商,建成了当时中国**的建筑上海环球金融中心。
在日前召开的由**财经共同参与的对话新国企·科技创新主力军系列访谈节目中,中建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宏表示,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将是未来二三十年后房子发展的方向。
他说:未来无论是房子的结构,还是水电和装修,我们全部都在工厂完成,把它们做成一个一个的箱体,到了现场进行组装。
钢结构建筑
从160米到600米
根据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(CTBUH)公布的数据,全球正在修建和已经建成的4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前50栋中,25栋在中国。这25栋高楼基本上都是钢结构。
除了在超高层领域,在大跨度的机场、体育馆,钢结构的运用也已经非常广泛。
为什么这么大量地运用钢结构?王宏表示,钢材可以循环使用,钢结构的大楼拆下来后,90%都可以再次使用。另外,钢结构是在工厂生产,现场进行装配,减少了现场的湿作业,扬尘和垃圾能大大减少。
不过,钢结构也需要注意一个大问题,那就是防火。钢到了800度,就可能没有强度了,开始熔了。钢结构需要对它的本体进行防火,我们现在的防火技术可以防三个小时。
钢结构可谓朝阳行业。人类有钢铁也就三百多年的历史,钢结构的出现还不到200年,传到中国时间就更短。
王宏说:钢结构是工业化的,所以离不开工业的四个阶段:萌芽期、发展期、高速发展期和成熟期。从现在到未来20年,应该是未来钢结构的高速发展期。
在发达**,目前钢结构占总产钢量的比例在30%以上,而在我国这一数字仅在5%--6%之间。
我国的超高层钢结构是在30年前开始的。**座超高层钢结构是于1985年开始建设的深圳发展中心大厦,高度超过160米。
中建钢构的超高层钢结构承建之旅也是从这里开始。王宏说:这座大厦的设计是法国人做的,制造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国外做的。但是,深圳市地方政府非常支持我们,说这个大楼其中一部分一定要由中国的企业来做。
到了上世纪90年代,中建钢构承建了深圳的地王大厦,高度超过300米。当时这座大楼是中国和亚洲的**建筑。
而对于承建商而言,这就不是简单的高度问题,而是一系列技术问题。比如说装备,要怎么样把构件提升到300米的高度上去?中建钢构当时联合企业在装备上进行了创新,在制造技术和焊接技术上也攻克了很多难关。
中建钢构修建的深圳平安大厦达到了近600米高。
从300米到600米,已经远远不是简单的量的变化,而是质的变化,对整个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王宏介绍:到了600米,整个施工是我们过去想象不到的。下面刮两级风,600米的高空刮的就是六级风,反差太大。如何将构件提升上去的时候,还能够让它保持平稳,是个考验。
上海环球金融中心
2.0版的房子
过去30年,我国建筑的主要创新点是高大新尖的建筑。不过未来30年,建筑方向将会随着整个城市的建设发生转折。
王宏说,过去中建钢构的市场在北上深等大城市,在这些城市高楼大厦是和他们配套定位的。未来,估计市场会转向作为卫星城市的中小城市,建筑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摩天大楼,更多的将是大众化的建筑。
这些大众化的建筑将不同于过去那些混凝土建筑和现场现浇的建筑,他们的一个发展方向是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。
什么是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? 王宏解释,它还是像过去一样,需要用到柱、梁、板,但是在工厂生产,现场像一个一个的部件一样装配起来。这带来了一些变化。
首先,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,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在工厂完成,现场只是进行装配。这对蓝领阶层的职业化有很大的好处,农民工将变成产业工人。
其次,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更可控。因为每一个构件,如果出现次品,就出不了工厂的大门,直接在工厂进行返修,不会到现场后产生次品。
王宏说:“再用二三十年的时间,中国的老百姓一定会住上2.0版的房子。什么是2.0版? 它一定是装配式的、钢结构的。同时更实用,根据我们每个人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的设计。材料和生产工艺过程也将更加绿色环保。”